各参赛院校及指导教师、参赛学生团队小伙伴:
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,乃激发创新灵感、锤炼实践能力、展现学术风采的重要舞台。赛事始终以培育团队协作、问题破解与学术钻研能力为核心宗旨,激励师生通过自主探索、协同攻坚实现能力飞跃——此过程中知识沉淀与技能锤炼,远胜于一纸证书之价值。为共同营造专注备赛、追求卓越的竞赛氛围,我们特此发出倡议:
树立正确参赛观念 专注备赛成长
1.恪守学术诚信,彰显竞赛品格:诚信乃科研创新之基石,自主完成作品既是对知识的尊崇,亦是对团队智慧的至高彰显。让我们以原创成果展现真实水平,用严谨态度维护竞赛的公平性与权威性。
2.聚焦能力提升,深化知识应用:视备赛过程为深化专业认知、锤炼实践技能的良机,主动探寻数字媒体领域的前沿技术,于攻克技术难关中构筑知识体系,在创新设计中升华综合素养。
3.强化风险意识,守护参赛成果:选择正规备赛路径,通过学校、竞赛官方网站、官方公众号等渠道获取竞赛信息,依托师生团队力量独立完成作品。警惕“代做”“包过”"不实承诺,避免因不当行为导致成果失效或声誉受损。
4.维护集体荣誉,共创优良赛风:相关高校通过了学术声誉提升计划所展示,每支参赛队伍都是学校学术声誉的代表,通过严谨的备赛态度和卓越的作品质量,不仅为院校赢得更广泛的行业认可,而且树立了诚信参赛的榜样,而这将激励学弟学妹们追求卓越。
坚守学术诚信 践行自主参赛
——师生协同筑牢竞赛根基
1.筑牢思想防线,自觉抵制违规行为: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“代参赛”“包获奖”等虚假宣传与不良诱惑,坚决杜绝以任何形式购买、委托或参与第三方中介代完成的竞赛作品。
2.端正参赛初心,深化育人实效:请各院校强化竞赛育人导向,指导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竞赛的育人内核,始终将能力提升与知识探索作为参赛的首要目标,在挑战自我、攻克难关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。
3.凝聚团队力量,强化专业指导赋能:院校应搭建跨学科指导平台,指导教师需履行全过程指导职责,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团队研讨,通过师生协作攻克技术瓶颈,充分利用图书馆、学术数据库等权威渠道提升作品质量。
4.严守竞赛准则,建立三级审核机制:参赛团队须恪守原创精神,指导教师对作品原创性进行初审,院校组织专家开展赛前复核,确保提交的作品完整呈现团队独立思考与创新成果,共同维护竞赛公平公正。
强化多方监管
院校师生共筑质量防线
1.构建院校引导机制:各参赛院校请根据竞赛管理章程做好校内把关,指导教师主动向学生解读竞赛规则与备赛要点,共同甄别“包获奖”、“挂名参赛”等违规行为,从源头规避风险。
2.完善质量监督体系:建议有条件院校建立竞赛作品抽查制度,指导教师对学生备赛过程进行跟踪指导,发现中介代做、抄袭剽窃等行为及时干预,确保竞赛成果真实反映教学质量与学生水平。
特别提示:竞赛组委会已正式启动赛事防作弊系统,通过大数据比对与多维度检测手段,严格审查参赛作品的原创性与合规性。凡发现存在抄袭剽窃、委托代做、买卖作品等违规行为的团队与个人,组委会将第一时间在竞赛官网及官方微信公众号通报,并取消参赛及获奖资格。同时,竞赛组委会已建立监审组,将对参赛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统一核查,并通过官网通报、参赛院校告知等方式落实责任追究,确保赛事风清气正。
各参赛院校、指导教师及同学们,学术诚信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,高质量作品是创新能力的最佳证明。让我们以院校为依托、以教师为引领、以学生为主体,层层压实责任,严把作品质量关,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,在公平竞争中锤炼真才实学,共同擦亮学科竞赛的育人品牌!
让我们携手践行:以严谨治学培育精品成果,以诚信品格彰显教育初心,通过“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建、以赛促创”,不断提升师生创新力与创意力,共筑数字媒体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的良性生态!
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组委会
2025年9月17日